跳转至



10 撰写技术文档


所有好的产品都应该有一份简洁易读的使用说明书,除了苹果。苹果用户天生就知道如何使用他们的产品,因此完全不需要文档。这是真的,几乎所有的苹果产品,都没有用户说明书。

但是对于软件来说,其复杂性往往要求必须有与之配套的详尽的技术文档,使用者才好上手。即使是开源产品,人们通常也是首先借助产品的技术文档快速上手。在一个速食时代,如果不是逼不得已,谁有时间去一行一行地看代码呢?

既然技术文档如此重要,那么,如何写好技术文档,有哪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文档创作,好的技术文档有哪些评价标准,其评价标准能否象软件一样进行量化?

作者认为,除了要求技术作者本身有较好的文笔之外,一个好的技术文档常常还包括以下技术要求:

  1. 规范的文档结构,简洁优美的格式
  2. 内容准确无误:包括文档版本与代码实现始终保持一致(多版本)
  3. 提供必要的导航和交叉引用,帮助读者进一步阅读,并且无死链
  4. 文档在线托管,随时可阅读和可搜索
  5. 在必要时能够生成各种格式,比如 html, PDF, epub 等。

这篇文章将探索常见的文档构建技术栈。作者的重点不在于提供一份大而全的操作指南,而在于探索各种可能的方案,并对它们进行比较,从而帮助您选择自己最适合的方案。至于如何一步步地应用这些方案,文章也提供了丰富的链接供参考。

通过阅读这一章,您将了解到:

  1. 文档结构的最佳实践
  2. 文档构建的两大门派
  3. 如何自动生成 API 文档
  4. 如何使用 GitHub Pages 进行文档发布

1. 技术文档的组成

一份技术文档通常有两个来源:一是我们在写代码的过程中按照一定风格进行注释,通过工具将其提取出来形成的所谓 API 文档,这部分文档深入到细节之中;二是在此之外,我们特别撰写的帮助文档,相比 API 文档,它们更加宏观概要,涵盖了 API 文档中不适合提及的部分,比如整个软件的设计理念与原则、安装指南、License 信息、版本历史、涵盖全局的示例等等。

时至今日,在 Python 世界里,大致有两种流行的技术文档构建技术栈,即 sphinx 和 mkdocs。下面是基于 sphinx 技术栈构建的一份文件清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 AUTHORS.rst
├── CONTRIBUTING.rst
├── HISTORY.rst
├── LICENSE
├── README.rst
├── docs
│   ├── conf.py
│   ├── Makefile
│   ├── make.bat
│   └── index.rst
└── Makefile
这个布局是《Python 最佳实践指南》一书中推荐的,它的最初出处是 Knnedth Reitz 在 2013 年推荐的一个 Python 项目布局的最佳实践,为适应开源项目的需要,我在这里增加了 CONTRIBUTING.rst 和 AUTHORS.rst 两个文件。其特点是,文档的类型是 rst 文件,文档目录下包含了一个 conf.py 的 python 文件和一份 Makefile 文件。

Info

Knnedth Reitz 是一名软件架构师,著名的 Python 库 requests 的作者,他的 Python ORM 库 records,以及虚拟环境管理工具 PipEnv 也同样广受欢迎。他致力于设计高度抽象、降低认知负担和易于使用的软件。

如果你使用 Cookiecutter-pypackage 来生成项目的框架,你会发现它生成的项目正好就包括了这些文件。

另一条技术路线则是 mkdocs。这也正是 ppw 所采用的技术路线。尽管第 4 章已经给出了一个完整的文件清单,但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在这里我们还是给出一个经过精简的、仅与文档构建相关的清单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 AUTHORS.md
├── CONTRIBUTING.md
├── HISTORY.md
├── LICENSE
├── README.md
├── docs
│   ├── api.md
│   ├── authors.md
│   ├── contributing.md
│   ├── history.md
│   ├── index.md
│   ├── installation.md
│   └── usage.md
└── mkdocs.yml

这条技术路线使用 markdown 的文件格式,由 mkdocs.yml 提供主控文档和配置,除此之外,并不需要别的配置。

首先,我们来介绍下 rst 和 markdown 两种文档格式。

2. 两种主要的文档格式

技术文档一般使用纯文本格式的超集来书写。常见的格式有 reStructuredText(以下称为 rst) 和 Markdown。前者历史更为久远,语法复杂,但功能强大;后者比较新颖,语法十分简洁,在一些第三方插件的支持下,功能上也已逐渐追赶上来。

3. reStructured Text

这一节我们简要地介绍 reStructured Text(以下简称为 rst)的常用语法。如果读者有兴趣全面了解 rst 的语法,可以参考 reStructuredText 官方文档

3.1. 章节标题 (section)

在 rst 中,章节标题是通过文本加上等数量的下缀标点(限#=-~:'"^_*+<>`) 来构成的。示例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一级标题
####

restructured text example

1. 二级标题
=====

1.1 三级标题
-------

1.1.1 四级标题
^^^^^^^^^

1.1.2 四级标题
^^^^^^^^^
1.1.1.2.1 五级标题
+++++++++++++

1.1.1.2.1.1 六级标题
***************
1.2 三级标题
-------
上述文本将渲染为以下格式:

这种语法的烦琐和难用之处在于,标题字符数与下面的标点符号数必须匹配。如果使用了非等宽字符(比如使用了中文标题),匹配将十分困难,您可以自行寻找一个支持 rst 的编辑器(比如在 vscode 中,安装"RST Preview"扩展),手动键入上面的例子,验证这一点。

除了在输入上不够简洁外,标题的级别与符号无关,而只与符号出现的顺序有关,也是容易出错的地方。使用者必须记住每个符号与标题级别的对应关系,否则生成的文档就会出现标题级别错误。

3.2. 列表 (list)

在 rst 中,使用*,-,+做项目符号构成无序列表;有序列表则以数字、字母、罗马数字加上'.'或者括号来构成。请见以下示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   无序 1
*   无序 2

-   无序 1
-   无序 2

+   无序 3

1.  有序 1
2.  有序 2

2)  有序 2)
3)  有序 3)

(3) 有序 (3)
(4) 有序 (4)

i.  有序 一
ii.  有序 二

II.  有序 贰
III.  有序 叁

c.  有序 three
d.  有序 four
示例中,有序列表可以使用右括号,或者完全包围的括号,但不能只使用左括号。上述示例显示如下:

3.3. 表格

rst 核心语法支持两种表格表示方法,即网格表格和简单表格。网格表格就是使用一些符号来构成表格,如下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 Header row, column 1   | Header 2   | Header 3 | Header 4 |
| (header rows optional) |            |          |          |
+========================+============+==========+==========+
| body row 1, column 1   | column 2   | column 3 | column 4 |
+------------------------+------------+----------+----------+
| body row 2             | Cells may span columns.          |
+------------------------+------------+---------------------+
| body row 3             | Cells may  | - Table cells       |
+------------------------+ span rows. | - contain           |
| body row 4             |            | - body elements.    |
+------------------------+------------+---------------------+
这样制表显然十分烦琐,不易维护。简单表格在此基础上做了一些简化,不再要求列之间插入竖线进行分割,但是功能又受到限制。于是 rst 通过指令语法,扩展出来 csv 表格和 list 表格。下面是 csv 表格一例:
1
2
3
4
5
.. csv-table:: 物理内存需求表
    :header: "行情数据","记录数(每品种)","时长(年)","物理内存(GB)"
    :widths: 12, 15, 10, 15

    日线,1000,4,0.75
这里 1-3 行是指令,第 5 行则是 csv 数据。上面的语法将生成下面的表格:

相比较而言,这种语法在输入大量数据的情况下,会简单不少。

3.4. 图片

在文档中插入图片要使用指令语法,例如:

1
2
3
4
5
6
.. image:: img/p0.jpg
    :height: 400px
    :width: 600px
    :scale: 50%
    :align: center
    :target: https://docutils.sourceforge.io/docs/ref/rst/directives.html#image
示例在文档中插入了 img 目录下的 p0.jpg 图片,并且显示为 400px 高,600px 宽,缩放比例为 50%,图片居中对齐,点击图片会跳转到指定的链接。

3.5. 代码块

在文档中插入代码块要使用指令语法,例如:

1
2
3
4
5
.. code:: python

  def my_function():
      "just a test"
      print 8/2

3.6. 警示文本

警示文本通常用于强调一些重要的信息,比如提示错误 (error)、重要 (important)、小贴士 (tip)、警告 (warning)、注释 (note) 等。

同样我们用指令语法来显示警示文本,例如:

1
2
.. DANGER::
   Beware killer rabbits!
显示如下:

此外还有一些常用的语法,比如对字体加粗、斜体显示,显示数学公式、上下标、脚注、引用和超链接等。要介绍完全部 rst 的语法,已经远远超出了本书的范围,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 官方文档。关于 rst,我们要记住的是,尽管语法繁琐,但它提供了非常强大的排版功能,不仅可以用来写在线文档,还可以直接付梓成书,这一点,目前仅有 latex 可以媲美。

4. Markdown

Markdown 起源于 2000 年代。在 2000 年前后,John Gruber 有一个博客,叫 勇敢的火球 (Daring Fireball)。当时在线编辑工具还没有现在这样发达,网页文本的格式化功能还需要通过 HTML 代码来实现。尽管他本人完全掌握 HTML 的语法,但感觉这种语法肯定不适用大多数人,于是萌生了发明一种简化的标记语言 (markup) 的想法。这种语言要比 HTML 简单,但能转换成 HTML。最终,在借鉴了纯文本电子邮件标记的一些惯例,以及 Setext 和 atx 形式的标记语言的一些特点后,他于 2004 年发明了 Markdown 语言,并发布了第一个将 markdown 转换成 HTML 的工具。

在 2007 年,GitHub 的开发者 Chris Wanstrath 接触到了 Markdown 语言。在 2014 年,GitHub 宣布,将会在 GitHub 上使用 Markdown 语言来编写文档。这一举动,使得 Markdown 语言更加流行起来。Markdown 的核心语法非常简单,只有几十个规则,仍有一些常用的格式无法实现,于是 Github, Reddit 和 Stack Exchange 对 Markdown 做了一些自己的扩展,这些扩展被称为"风味"(Flavors),比如 Github Markdown Flavor,就增加了表格、代码段等。这些扩展大大增强了 Markdown 的表达能力。

Readmore

象 Github, Reddit 这样的大玩家染指 Markdown 之后,Markdown 的标准化问题就出现了。2014 年,加州大学的哲学教授 John MacFarlane, Discourse 的联合创始人 Jeff Atwood,以及 Reddit, Github, Stackoverflow 的代表共同组成了一个工作组,开始了 Markdown 的标准化工作。出人意料的是,Markdown 的创始人 John Gruber 反对 Markdown 的标准化工作,并禁止他们使用 Markdown 这个名字,最终,这个标准化的结果就变成了 commonmark,被认为是一个事实上的标准。

John Gruber 反对 Markdown 的标准化工作,并且不允许工作组使用 Markdown 这个名字,不能不说令人遗憾。不知道这能不能算是屠龙少年终成龙的另一个实例。不过,在技术界这也并非孤例。一些人也认为,解决 Python 性能问题的最大阻碍,其实就来自于创建者 Guido,因为他认为 Python 的性能已经够好:如果有人认为 Python 性能不够好,那么他应该改用别的语言。提升 Python 语言的性能的过程中,决不允许出现版本 2 到版本 3 升级时的那种不兼容现象。

下面,我们就结合例子来看看 Markdown 的语法。注意,这里我们没有严格区分哪些是核心语法,哪些是 commonmark 扩展的语法,因为到目前为止,commonmark 的扩展已经为大多数编辑器所支持了。

4.1. 章节标题

Markdown 的章节标题使用'#'来引起,‘#’的个数表示标题的级别,例如:

1
2
3
4
5
# 1. 这是一级标题
## 1.1 这是二级标题
### 1.1.1 这是三级标题
### 1.1.2 另一个三级标题
## 1.2 另一个二级标题
可以看出,这比 rst 要直观、易记忆和简洁。在示例中,我们给标题进行了手工编号。这不是必须的,许多 Markdown 渲染工具都可以通过 css 来自动给标题加上编号。另外,很多 Markdown 编辑器也具有给标题自动插入和更新编号的能力。

4.2. 列表

Markdown 的列表与 rst 差不多,无序列表使用'-'或者'*'引起,例如:

- 无序列表 1
- 无序列表 2
最终渲染的效果如下所示:

  • 无序列表 1
  • 无序列表 2

有序列表使用数字加'.'引起,例如:

1
2
1. 有序列表 1
3. 有序列表 2
最终渲染的效果如下所示:

  1. 有序列表 1
  2. 有序列表 2

注意,在上面的示例中,我们给有序列表的序号并不是连续的。在 markdown 语法中,并不在意我们给出的数字是多少,markdown 的渲染工具最终都会自动帮我们调整正确。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功能。

4.3. 表格

与 rst 相比,markdown 的表格语法还是稍嫌复杂:

1
2
3
4
| Header1 | Header2 | Header3 |
| :------ | :-----: | ------: |
| data1   |  data2  |   data3 |
| data11  | data12  |  data13 |
语法的特点是,表格的每一行都是以'|'开头和结尾的,每一列的数据之间用'|'分隔,表头和表格的分隔线使用'-'表示。表头和表格的分隔线的数量可以不一致,但是必须大于等于表格的列数。表格的渲染效果如下:

Header1 Header2 Header3
data1 data2 data3
data11 data12 data13

注意上述表格语法中的冒号。它在这里的作用是指示该列的对齐方式。当在分隔线的左侧使用一个冒号时,该列为左对齐;如果在分隔线的右侧使用一个冒号时,该列为右对齐;如果在两端同时使用冒号,则该列为居中对齐。在不使用冒号的情况下,该列为左对齐。

markdown 没有 rst 那样的指令语法,因此对超出核心语法的特性,扩展并不容易。作为一个例子,在 markdown 中不能直接将 csv 数据渲染为表格。如果我们对在 markdown 中制作表格感到困难,一般的作法是通过编辑器的扩展功能,将 csv 数据转换为 markdown 的表格。

Tip

vscode 中有扩展可以实现这一功能。

4.4. 插入链接

在 markdown 中插入链接很简单,语法如下:

1
[链接名](https://example.com)
即由符号"[]()"定义了一个链接,其中"[]"中是链接的显示文字,"()"中则是链接的 target。

4.5. 插入图片

插入图片的语法与插入链接类似:

1
![alt text](image url "image Title")
不同的是,图片链接必须由一个感叹号引起。'[]'中的文字此时成为图像的替代文本,屏幕阅读工具用它来向视觉障碍读者描述图像。'()'中的文字则是图像的 URL,可以是相对路径,也可以是绝对路径。最后,还可以加上一个双引号,其中的文字则是图像的标题,鼠标悬停在图像上时会显示出来。

下面是一个示例:

1
![这是一段警示文本](img/markdown.png)
生成效果如下:

markdown 核心语法不能象 rst 那样支持指定宽度和高度、对齐方式等。如果我们有这些需要,一般有两种方式可以解决。一是我们可以使用 html 语法来实现,例如:

1
<img src="img/markdown.png" width="30%">
效果如下图所示:

二是可能您使用的 markdown 编辑器支持扩展语法。本文撰写时,就使用了 Mkdocs-Material 中的相关扩展功能,下面的例子是它的用法举例:

1
 ![](assets/img/chap10/markdown_logo.png "警示文本示例"){width="30%"}

4.6. 代码块

我们使用三个反引号'`'来定义代码块,例如:

1
2
3
4
    ```python
        def foo():
            print('hello world')
    ```
起头的反引号之后,可以加上语言定义。如此以来,代码块就可以获得语法高亮了。上面的代码块,我们使用了'python'作为语言定义,这样代码块就会获得 python 的语法高亮,如下所示:
1
2
    def foo() -> None:
        print('hello world')

4.7. 警示文本

在 markdown 中,我们可以用三个感叹号来引起警示文本,语法如下:

1
2
3
4
!!! type "双引号定义标题"
    Any number of other indented markdown elements.

    This is the second paragraph.

这是 commonmark 的扩展语法。感叹号后面的英文单词是警示文本的类型,commonmark 并没有限定有哪些类型。在实现上,这些类型都是 css 的一个 class,因此具体显示效果如何实现,取决于渲染器的决定。比如,本书的网页版使用了 mkdocs-material 主题,material 支持的类型有 note, abstract, info, tip, success, question, warning, example, quote 等。如果使用了不在上述列表之中的类型,mkdocs-material 就会使用默认的样式来显示这段警示文本。

比如,下面是引用它人文字的一例:

1
2
    !!! quote "罗曼. 罗兰"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其效果如下:

罗曼. 罗兰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人的生物学进化是以千年为单位,但我们的社会却早就进入了信息爆炸,信息过载的时代,这是现代人感觉活得很累的原因之一。在我们编写技术文档时,应该多多使用 admonition 这样的样式,把文章的重点提示出来,以减轻阅读负担;同时,它图形化的排版也给略显呆板的文字,带来一抹轻松的色彩。

4.8. 其它语法

两个'**'之间的文本将显示为加粗,两个'_'之间的文本将显示为 斜体(也可以使用两个'*'包含文本)。如果文本被包含在两组'***'之中,则文本将以 加粗+斜体方式显示。

行内数学公式使用一对'$'包含,例如:$x^2$,这将显示为:x2。这里我们还演示了上标的用法,即使用'^'。如果是要生成下标,则可以用'_',例如:$x_2$,这将显示为:x2

我们在介绍插入图片的语法时提到,有一些特性,比如指定宽度,markdown 核心语法不支持,我们可以使用 html 语法。这不仅仅对图片适用。实际上,在 markdown 文档的任何地方,我们都可以使用 html 来增强显示效果。由于 html 语法支持上下标,因此,我们也可以用 html 语法来重写上面的例子。上下标可以使用 html 的标签来实现,比如 x2将显示为 x^2。H2O 将显示为下标 H_2 O。

上下标可以使用 html 的、<sup>和、<sub>标签来实现,比如 x\<sup>2\</sup>将显示为 x2。H\<sub>2\</sub>O 将显示为下标 H2O。

5. Sphinx vs Mkdocs:两种主要的构建工具

rst 和 markdown 都是伟大的发明,它使得我们可以基于文本文件格式来保存信息,即使不依赖任何商业软件,我们也可以编辑、阅读这些文档。试想,如果我们把大量的文档信息保存在 word 这种商业软件中,一旦有一天商业软件终止服务、或者提高收费标准,这种技术锁定效应将带来多大的迁移成本?!

但是,rst 和 markdown 毕竟只是简单文本格式,直接阅读,视觉效果并不好。此外,大型文档往往由多篇子文档组成,因此我们也需要有能把文档组织起来的工具,以便向读者提供目录和导航等功能。这就引出了文档构建工具的需求。

文档构建工具的主要作用,就是将散落在不同地方的文档统合起来,呈现一定的结构,文档各部分能够相互链接和导航,并且将简单文本格式渲染成更加美观的富文本格式。在 Python 的世界中,最重要的文档构建工具就是 Sphinx 和 Mkdocs。

Sphinx 是始于 2008 年 5 月的一种文档构建工具,当前版本 7.2。其主要功能是通过主控文档来统合各个子文档,生成文档结构 (toctree)、API 文档,实现文档内及跨文件、跨项目的引用,以及界面主题功能。

在早期的版本中,Sphinx 并没有生成 API 文档的功能,我们需要通过第三方工具,比如 sphinx-apidoc 来实现这一功能。大约从 2018 年起,Sphinx 通过 autodoc 这一扩展来实现了生成 API 文档的功能。现在的项目中,已经没有必要再使用 sphinx-apidoc 这一工具了(注:在 cookiecutter-pypackage 生成的项目中,仍然在使用 sphinx-apidoc 这一工具)。

intersphinx 是其特色功能,它允许你在两个不同的文档中相互链接。比如,你在自己的项目中重载了 Python 标准库中的某个实现,并已经对新增的功能撰写了文档,但对于未做改变的那部分功能,你并不希望将它的帮助文档重写一遍,这样就有了链接到 Python 标准库文档的需求。比如,通过 intersphinx,你可以使用 :py:class:`zipfile.ZipFile` 来跳转到 Python 标准库的ZipFile类的文档上。虽然也可以直接使用一个 HTML 超链接来实现这样的跳转,但毫无疑问,intersphinx 的语法更为简洁。

Mkdocs 出现于 2014 年,当前版本 1.5。除了构建项目文档外,Mkdocs 还可以用来构建静态站点。在构建项目文档方面,它主要提供文档统合功能、界面主题和插件体系。与 Sphinx 相比,它提供了更好的实时预览能力。Sphinx 自身没有提供这一能力,有一些第三方工具(比如 vscode 中的 rst 插件,提供了单篇文章的预览功能。

这两种文档构建工具都得到了文档托管平台 readthedocs 和 git pages 的支持。在多数情况下,作者更推荐使用 mkdocs 及 Markdown 语法,这也是 ppw 正在使用的技术路线。

6. 使用 Sphinx 构建文档

6.1. 初始化文档结构

在安装 sphinx 之后,通过下面的命令来初始化文档:

1
2
3
4
$ pip install sphinx 

# 此命令必须在项目根目录下执行!
$ shpinx-quickstart
Sphinx 会提示你输入项目名称、作者、版本等信息,最终生成 docs 目录及以下文件:
1
2
3
4
5
6
7
8
docs/
docs/conf.py
docs/index.rst
docs/Makefile
docs/make.bat
docs/_build
docs/_static
docs/_templates
如果文档中使用了图像文件,应该放在_static 目录下。

现在运行 make html就可以生成一份文档。你可以通过浏览器打开_build/index.html来阅读,也可以通过python -m http.server -d _build/index,然后再通过浏览器来访问阅读。

6.2. 文件重定向

我们一般把 README.rst, AUTHOR.rst, HISTORY.rst 放在项目的根目录下,即与 Sphinx 的文档根目录同级,这是 Python 项目管理的需求,也是像 Github 这样的托管平台的惯例。而按 Sphinx 的要求,文档又必须放置在 docs 目录下。我们当然不想同样的文件,在两个目录下各放置一份拷贝。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一般使用include语法,来将父目录中的同名文件包含进来。比如上述 index.rst 中的 history 文件:

1
2
3
# CONTENT OF DOCS/HISTORY.RST

.. include:: ../HISTORY.rst
这样就避免了同一份文件,出现多个拷贝的情况。

6.3. 主控文档和工具链

如果您是通过 Sphinx-quickstart 来进行初始化的,它的向导会引领您进行一些工具链的配置,比如象配置 autodoc(用于生成 API 文档)。为了完备起见,我们还是再提一下这个话题。

Sphinx 在构建文档时,需要一个主控文档,一般是 index.rst: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文档 Title
==========

.. toctree::
   :maxdepth: 2

   deployment
   usage
   api
   contributing
   authors
   history

Indices and tables
==================
* :ref:`genindex`
* :ref:`modindex`
* :ref:`search`

Sphinx 通过主控文档,把单个文档串联起来。 上面的 toctree 中的每一个入口(比如 deployment),都对应到一篇文档(比如 deployment.rst)。此外,还包含了索引和搜索入口。

象 deployment, usage 这样的文档,我们依照 rst 的语法来撰写就好,这部分我们已经介绍过了。这里我们需要特别介绍的是 api 文档,它是通过 autodoc 来生成的,有自己特殊的语法要求。

6.4. 生成 API 文档

要自动生成 API 文档,我们需要配置 autodoc 扩展。我们需要在 Sphinx 的配置文档 docs/conf.py 中,特别加入下面的第 2 行和第 5~9 行:

docs/conf.py
1
2
3
4
5
6
7
8
9
# 要实现 AUTODOC 的功能,你的模块必须能够导入,因此先声明导入路径
sys.path.insert(0, os.path.abspath('../src'))

# 声明 AUTODOC 扩展
extensions = [
  'sphinx.ext.intersphinx',
  'sphinx.ext.autodoc',
  'sphinx.ext.doctest'
]
我们还要按 Autodoc 的要求,编写 api.rst 文档,并在 index.rst 中引用这个文档。api.rst 文档的作用是用作 autodoc 的文档入口。下图是 api.rst 的一个示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Crawler Python API
==================

Getting started with Crawler is easy.
The main class you need to care about is :class:`~crawler.main.Crawler`

crawler.main
------------

.. automodule:: crawler.main
   :members:

crawler.utils
-------------

.. testsetup:: *

   from crawler.utils import should_ignore, log

.. automethod:: crawler.utils.should_ignore

.. doctest::

    >>> should_ignore(['blog/$'], 'http://example.com/blog/')
    True
这里虚构了一个名为 Crawler 的程序,它共有mainutil两个模块。

在一篇文档里,普通 rst 语法、autodoc 指令和 doctest 指令是可以相互混用的,在上面的文档里,我们看到了一些已经熟悉的 rst 语法,比如一级标题"Crawler Python API"和二级标题"crawler.main"等。此外,我们还看到了 autodoc 的一些指令和 doctest 的指令。

我们通过扩展指令 automodule(第 10 行)将 crawler.main 模块引入,这样 autodoc 就会自动提取该模块的 docstring。注意这里的 :members: 语法:我们可以在其后跟上 crawler.main 中的子模块名字,表明只为这些模块生成 API 文档。如果其后为空白,则表明我们将递归生成 crawler.main 下所有模块的 API 文档。我们还可以通过 :undoc-members: 来排除那些不需要生成 API 文档的成员。

可以使用的指令除了 automodule 之外,还有 autoclass, autodata, autoattribute, autofunction, automethod 等。这些指令的用法与 automodule 类似,只是它们分别用于类,数据,属性,函数和方法的文档生成。

第 16 行起,这里混杂了 autodoc 与 doctest 指令。testsetup 指令用于在 doctest 中进行测试前的准备工作,这里的准备工作是导入 crawler.utils 模块。doctest 指令用于执行 doctest,这里我们执行了一个测试用例,测试了 crawler.utils.should_ignore 函数的功能。

最后,在 Sphinx 进行文档构建时,就会在解析 api.rst 文档时,依次执行 autodoc 和 doctest 指令,将生成的文档插入到 api.rst 文档中。

Sphinx 的功能十分强大,其学习曲线也比较陡峭。在学习时,可以将其 sphinx 教程sphinx 教程的源码 对照起来看,这样更容易理解。

使用 Autodoc 生成的 API 文档,需要我们逐个手动添加入口,就象上面的.. automodules:: cralwer.main那样。对比较大的工程,这样无疑会引入一定的工作量。Sphinx 的官方推荐使用 sphinx.ext.autosummary 扩展来自动化这一任务。前面已经提到,在较早的时候,Sphinx 还有一个 cli 工具,叫 sphinx-apidoc 可以用来完成这一任务。但根据 这篇文章,我们应该转而使用sphinx-ext.autosummary这个扩展。

除此之外,readthedocs 官方还开发了一个名为 sphinx-autoapi 的扩展。与 autosummary 不同,它在构建 API 文档时,并不需要导入我们的项目。目前看,除了不需要导入项目之外,没有人特别提到这个扩展与 autosummary 相比有何优势,这里也就简单提一下,大家可以持续跟踪这个项目的进展。

6.5. docstring 的样式

显然,为了使得 API 文档能够从代码注释中自动提取出来,代码注释必须满足一定的格式要求。

如果不做任何配置,Sphinx 会使用 rst 的 docstring 样式。下面是 rst 风格的 docstring 示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ef abc(a: int, c = [1,2]):
    """_summary_

    :param a: _description_
    :type a: int
    :param c: _description_, defaults to [1,2]
    :type c: list, optional
    :raises AssertionError: _description_
    :return: _description_
    :rtype: _type_
    """
    if a > 10:
        raise AssertionError("a is more than 10")

    return c
rst 风格的 docstring 稍显冗长。为简洁起见,我们一般使用 google style(最简洁),或者 numpy style。

下面是 google style 的 docstring 示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def abc(a: int, c = [1,2]):
    """_summary_

    Args:
        a (int): _description_
        c (list, optional): _description_. Defaults to [1,2].

    Raises:
        AssertionError: _description_

    Returns:
        _type_: _description_
    """
    if a > 10:
        raise AssertionError("a is more than 10")

    return c
显然,google style 使用的字数更少,视觉上更简洁。google style 也是可罕学院(khan academy)1 的官方推荐风格。

我们再来看看 numpy 风格的 docstring: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def abc(a: int, c = [1,2]):
    """_summary_

    Parameters
    ----------
    a : int
        _description_
    c : list, optional
        _description_, by default [1,2]

    Returns
    -------
    _type_
        _description_

    Raises
    ------
    AssertionError
        _description_
    """
    if a > 10:
        raise AssertionError("a is more than 10")

    return c
这种风格也比 google style 要繁复许多。

要在文档中使用这两种样式的 docstring,你需要启用 Napolen 扩展。关于这两种样式的示例,最好的例子来自于 MkApi 的文档,这里不再赘述。

注意在 Sphinx 3.0 以后,如果你使用了 Type Hint,则在书写 docstring 时,不必在参数和返回值上声明类型。扩展将自动为你加上类型声明。

6.6. 混合使用 Markdown

多数人会觉得 rst 的语法过于繁琐,因此很自然地,我们希望部分文档使用 Markdown 来书写(如果不能全部使用 Markdown 的话)。大约从 2018 年起,readthedocs 开发了一个名为 recommonmark 的扩展,以支持在 Sphinx 构建过程中部分使用 Markdown。

在这种场景下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Markdown 文件必须都在 docs 目录及其下级目录中,而不能出现在项目的根目录下。这样一来,象 README,HISTORY 这样的文档,就必须仍然使用 rst 来写(以利用include语法来包含来自上一级的 README)。如果要使用 Markdown 的话,就必须使用符号连接将父目录中的 README.md 连接到 docs 目录下(recommenmark 自己的文档采用这种方式);或者通过 Makefile 等第三方工具,在 sphinx build 之前,将这些文档拷贝到 docs 目录。

在 github 上还有一个 m2r 的项目,及其 fork m2r2,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不过开发者怠于维护,随着 Sphinx 版本升级,基本上不可用了。

如果您的项目必须使用 rst,那么可以在项目中启用 recommonmark,实现两种方式的混用。通过在 recommonmark 中启用一个名为 autostructify 的子组件,可以将 Markdown 文件事前编译成 rst 文件,再传给 Sphinx 处理;更妙的是,autostructify 组件支持在 Markdown 中嵌入 rst 语法,所以即使一些功能 Markdown 不支持,也可以通过局部使用 rst 来补救。

7. 使用 Mkdocs 构建文档

mkdocs 是一个高效易用的技术文档构建工具,同时也是一个静态网站构建工具,非常适合构建博客、技术文档站点。它构建的文档几乎可以被任何网站托管服务所托管,包括 github pages,readthedocs 等。它使用 Markdown 作为文档格式,支持自定义主题,支持实时预览。Mkdocs 有强大的自定义功能(通过插件和主题),从而可以生成风格多样的站点。

安装 mkdocs 之后,可以看一下它的基本命令:

mkdocs 提供了两种开箱即用的主题,readthedocs 和 mkdocs。我们也可以在社区里寻找更多的主题 。在众多主题之中,material 是当前最受欢迎的一个主题。它支持 responsive 设计,所以文档无论在 pc 端、还是手机和平板上打开,都有相当不错的体验。此外,它自带了 SEO 优化,该主题的官方网站也被他们自己优化到超过了 Mkdocs 的排名。 这篇文章 给出了一个不错的教程。

首先,我们介绍如何安装。

1
2
3
4
5
6
7
8
$ pip install --upgrade pip
$ pip install mkdocs
# 安装 MATERIAL 主题。如果忽略,将使用 READTHEDOCS 默认主题。
$ pip install mkdocs-material 

# 创建文档结构,在项目根目录下执行
$ mkdocs new PROJECT_NAME
$ cd PROJECT_NAME

现在,在项目根目录下应该多了一个 docs 目录,和一个名为 mkdocs.yaml 的文件。docs 目录下还有一个名为 index.md 的文件。如果此时运行mkdocs serve -a 0.0.0.0:8000, 在浏览器中打开,你会看到如下图所示界面:

Tip

请注意,Mkdocs 能提供实时预览文档,而且有很快的响应速度。因此在您编写文档时,可以打开浏览器,实时预览文档的效果。

7.1. 配置 Mkdocs

下面,我们通过ppw生成的 mkdocs.yml 文件的例子来看看 mkdocs 的配置文件语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site_name: sample
site_url: http://www.jieyu.ai
repo_url: https://github.com/zillionare/sample
repo_name: sample
site_description: A great mkdocs sample site
site_author: name of the author

nav:
  - home: index.md
  - usage: usage.md
  - modules: api.md
theme:
  name: material
  language: en
  logo: assets/logo.png
markdown_extensions:
  - pymdownx.emoji:
      emoji_index: !!python/name:materialx.emoji.twemoji
      emoji_generator: !!python/name:materialx.emoji.to_svg
  - pymdownx.critic
  - pymdownx.caret
  - pymdownx.mark
  - pymdownx.tilde
  - pymdownx.tabbed
  - attr_list
  - pymdownx.arithmatex:
      generic: true
  - pymdownx.highlight:
      linenums: true
  - pymdownx.superfences
  - pymdownx.details
  - admonition
  - toc:
      baselevel: '2-4'
      permalink: true
      slugify: !!python/name:pymdownx.slugs.uslugify
  - meta
plugins:
  - include-markdown
  - search:
      lang: en
  - mkdocstrings:
      watch:
        - sample
extra:
  version:
    provider: mike

mkdocs.yml 的配置大致可以分为站点设置、文档布局、主题设置、构建工具设置和附加信息这么几项。

文档布局以关键字nav引起,后面跟随一个 yaml 的列表,定义了全局站点导航菜单及子菜单结构。列表中的每一项都是一个文档的标题和对应的文件名。这里的文件名是相对于 docs 目录的。例如,上面的例子中,home对应的文件是docs/index.mdusage对应的文件是docs/usage.md,等等。

注意这里的 toc 配置项中的 baselevel。默认值为2-4。在 HTML5 规范中,只能存在一个 H1 标签(或者 Article 标签),所以,Toc 列表中的层级,只能从第 2 级开始列。不止在这里,您在任何地方撰写 Markdown 文档时,都应该遵循这个约定。

文档布局支持多级嵌套,比如:

1
2
3
4
5
6
7
8
nav:
    - Home: 'index.md'
    - 'User Guide':
        - 'Writing your docs': 'writing-your-docs.md'
        - 'Styling your docs': 'styling-your-docs.md'
    - About:
        - 'License': 'license.md'
        - 'Release Notes': 'release-notes.md'
上述配置定义了三个顶级菜单,分别是 Home、User Guide 和 About。User Guide 和 About 又分别包含两个子菜单。当然,最终如何展示这些内容,由你选择的主题来决定。

示例中的主题配置由关键字'theme'引起,一般包括了主题名、语言、站点 logo 和图标等通用选项,也有一些主题自定义的配置项。

构建工具设置主要是启用 markdown 扩展的一些特性和插件。

Mkdocs 使用了 Python-Markdown 来执行 markdown 到 html 的转换,而 Python-Markdown 本身又通过扩展来实现 markdown 核心语法之外的一些常用功能。因此,如果我们构建技术文档的过程中需要使用这些语法扩展,我们需要在这一节下启用这些特性。

在上述配置示例中,attr_list, admonition, toc, meta 是 Python-Markdown 的内置扩展,我们直接象示例那样启用就可以了。关于 Python-Markdown 提供了哪些官方扩展,可以参考 这里。前面提到,Markdown 中的图片要指定宽度,要么使用 html 标签,要么通过 python-markdown 扩展。这里的 attr_list 就是用来实现这个功能的。关于 admonition,我们在 markdown 的语法中已经介绍过了,不熟悉的读者可以回到那一节再看一遍。toc 是用来生成目录的,meta 是用来提取文档元数据的。

使用第三方的扩展跟使用第三方主题一样,我们必须先安装这些扩展。比如,第 22 行的 pymakdownx.critic 就来自于第三方扩展 pymdown-extensions,我们需要先安装这个扩展,然后才能在 mkdocs.yml 中启用它。critic 给文档提供了批注功能,比如下面的示例:

其显示效果如下:

One Only one thing is impossible for God: To find any sense in any.

Truth is stranger than fiction, but it is because Fiction is obliged to stick to possibilities; Truth isn’t.

现在,我们来看看如何定制 mkdocs,使之更适合生成技术文档。这些定制主要包括:

  1. 更换主题
  2. 文档重定向
  3. 增强 markdown 功能
  4. 自动生成 API 文档

7.2. 更换主题

MkDocs 提供了两种开箱即用的主题,即 MkDocs 和 readthedocs。后者是对 Read the Docs 网站默认主题的复制。MkDocs 的官网使用的主题就是 MkDocs,所以,考虑选择这个主题的读者,可以通过它的官网来了解这种主题的风格和样式。

除了这两种主题外,material 是当前比较受欢迎的一个主题。这个主题也得到了 FastAPI 开发者的高度评价:

Quote

许多人喜欢 FastAPI, Typer 和 SQLModel 的原因之一是其文档。我花了很多时间,来使得这些项目的文档易于学习、能被快速理解。这里的关键因素是 Material for Mkdocs 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方法,使得我很容易向读者解释和展示各种各样的内容。同样地,结构化在 Material 中也很容易。使用简单、天生美观,让读者沉浸其中。

要更换主题为 Material,首先我们得安装 mkdocs-material 包,再在 mkdocs.yaml 中指定主题为 material:

1
pip install mkdocs-material
然后我们需要在 mkdocs.yml 中指定主题为 material:
1
2
3
4
5
6
site_name: An amazing site!

nav: 
  - Home: index.md
  - 安装:installation.md
theme: material

Info

如果您是使用ppw创建的工程,则默认主题已经是 material,并且依赖都已安装好了。

Material for Mkdocs 还提供了许多定制项,包括更改字体、主题颜色、logo、favicon、导航、页头 (header) 和页脚 (footer) 等。如果项目使用 Github 的话,还可以增加 Giscuss 作为评论系统。

Material 天生支持多版本文档。它的多版本文档是通过 mike 来实现的。后面我们还要专门介绍这个工具。

7.3. 文件重定向

在 Sphinx 那一节,我们已经面临过同样的问题: READEME, HISTORY, AUTHORS, LICENSE 等几个文件,通常必须放在项目根目录下,而 sphinx 在构建文档时,又只读取 docs 目录下的文件。

Mkdocs 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不过好在有一个好用的插件,mkdocs-include-mkdown-plugin,在安装好之后,修改 docs/index.md 文件,使之指向父目录的 README:

1
2
3
{%
    include-markdown "../README.md"
% }

修改 mkdocs.yaml,加载 include-markdown 插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site_name: Omicron

nav: 
  - Home: index.md
  - 安装:installation.md
  - History: history.md

theme: readthedocs

plugins:
  - include-markdown
Mkdocs 会将 docs/index.md 转换成网站的首页。我们让 index.md 指向 README.md,从而使得 README.md 的内容成为网站的首页。

7.4. 页面引用

在介绍 Markdown 语法时,我们介绍了超链接语法。有时候,我们需要在文档中引用其他页面,甚至是页面内的标题,这时候就需要用到内部链接。内部链接的语法是:

1
[页面标题](页面路径#标题锚点)
要使用标题锚点,必须在配置中启用 toc 的配置。如下所示:
1
2
3
4
5
6
markdown_extensions:
  - toc:
      permalink: true
      toc_depth: 5
      baselevel: 2-4
      slugify: !!python/name:pymdownx.slugs.uslugify
注意在上面的示例中 slugify 项的配置。这个配置的作用是允许在锚点中使用非英文字符。现在,我们可以这样引用第 4 章 ppw 生成的文件列表:
1
[ppw 生成的文件列表](chap04.md#ppw 生成的文件列表)
这将生成一个 链接。点击这个链接,将跳转到第 4 章的 ppw 生成的文件列表的标题处。

7.5. API 文档和 mkdocstrings

前面已经提到过 MkApi 这个扩展,它可以用来生成 API 文档。另一个能实现同样功能的扩展叫 mkdocstrings。在我们的测试中,Mkdocstrings 的稳定性更好,社区活跃度也更高一些。因此这里我们仅介绍 mkdocstrings。

Mkdocstrings 只支持 google style 的 docstring, 在样式上支持了 Material, Readthedocs 和 mkdocs 三种主题。要使用 mkdocstrings,需要先安装这个扩展:

1
poetry add mkdocstrings
再在 mkdocs.yaml 中配置:
1
2
3
4
plugins:
  - mkdocstrings:
      watch:
        - sample
mkdocstrings 有以下功能特性:

7.5.1. 交叉引用

我们在 页面引用那一节里讲到的那些引用,在 mkdocstrings 中也是支持的。不过,我们需要在 mkdocs.yml 配置文件中,启用一个名为 autorefs 的插件:

1
2
3
plugins:
    - search
    - autorefs
autorefs 并不需要安装,它会随 mkdocstrings 的安装而安装。

接下来主要讲解一下,如何引用到函数、类、模块对应的文档。在 mkdocstrings 中,此类引用类似使用 markdown 的引用语法的风格,但略有不同。举例如下:

1
2
3
4
5
With a custom title:
[`Object 1`][full.path.object1]

With the identifier as title:
[full.path.object2][]
可以看出,此类引用是由两对方括号,而不是由一对方括号加一对圆括号组成。其中第一对方括号里面是标题,第二对方括号里面是引用的对象的路径。也可以像第 60 行一样,只使用默认的链接文字,即对象字面名。

我们再来解释一下,引用对象的路径的含义。假设我们有一个库,名为 foo,下面有一个模块 bar, 在 bar 模块中又定义了类 Baz,而类 Baz 又包含了方法 bark。如果我们要在某个方法(比如 dog_bark)中引用 bark 方法的文档,则 dog_bark 的文档应该如下(第 5 行):

1
2
3
4
5
6
7
8
9
def dog_bark(msg: str) -> None:
    """ Bark like a dog

        See Also:
            [Baz.bark][foo.bar.Baz.bark]
        Args:
            msg: The message to bark
    """
    ...
这里各层级对象之间的连接符都是"."。这既简化了记忆量,也符合 Python 的动态类型特征 -- 在 Python 中,一切都是对象。

Attention

如果 foo.bar.Baz.bark 这个函数并没有文档,那么将产生一个无效链接。

一个初学者不易觉察的事实是,mkdocstrings 在生成 API 文档时,需要导入我们开发的模块。如果模块有语法错误,特别是不能正常导入的话,则 mkdocstring 将无法生成 API 文档,并且不一定能准确报告错误。所以,在生成文档之前,请确保单元测试已经完全通过了。

在 mkdocstrings 0.14 之后,跳转到某个函数文档内部的子标题的能力也具备了。在 0.16 之后,它又有了类似 intersphinx 那样跨工程引用的能力。具体如何使用,请参考官方文档。

7.5.2. 与主控文档建立关联

一般地,我们要在 docs 目录下生成一个名为 api.md 的文档(文件名可以任意取),并在 mkdocs.yml 中nav一节中配置进来(见第 5 行):

1
2
3
4
5
nav:
  - home: index.md
  - installation: installation.md
  - usage: usage.md
  - modules: api.md
根据 mkdocs 的语法,这里的 home, usage, modules 等,将成为导航菜单上的一项,它们的链接将指向冒号后面的文档。然后,在 api.md 中,我们引入需要生成文档的各个模块:
1
2
3
4
5
6
7
8
::: my_package.my_module.MyClass
    handler: python
    options:
      members:
        - method_a
        - method_b
      show_root_heading: false
      show_source: false
上面的示例是一个配置项比较完全的例子。一般地,我们也可以象这样配置:
1
2
3
::: sample.models.security
    rendering:
        heading_level: 1
这样在模块 sample.models.security 下的所有类和函数都会被生成文档。

对于大型工程,我们倾向于将 API 文档拆成多个部分,再通过 mkdocs.yml 关联起来,比如下面的例子:

1
2
3
4
5
6
7
8
9
# MKDOCS.YML
nav:
  - 简介:index.md
  - 安装:installation.md
  - 教程:usage.md
  - API 文档:
    - timeframe: api/timeframe.md
    - triggers: api/triggers.md
    - security: api/security.md
对应地,我们在 docs/api 目录下生成了 security.md 等几个文档,每个文档中都只引入了自己关心的模块。

7.6. 多版本发布

我们的软件始终在不断地迭代,总有一些用户可能并不会随着我们的步伐升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要提供多个版本的文档,以便用户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版本。在 mkdocs 中,这一功能是由 Mike 来实现的。 如果我们使用 mkdocs-material 主题,则只需要在 mkdocs.yml 中进行配置即可:

1
2
3
extra:
  version:
    provider: mike
这会使得在文档的 header 区域出现一个版本选择器,如下图所示:

8. 在线托管文档

最好的文档分发方式是使用在线托管,一旦有新版本发布,文档能立即得到更新;并且,旧的版本对应的文档也能得到保留。Reade the Docs 是最重要的文档托管网站之一,也是多年以来事实上的标准,而 github pages 则是后起之秀。由于它与 github 有较好的集成性,部署更为简单方便,因此我们以介绍 github pages 为主。

8.1. Read the docs

关于如何使用 read the docs, 请参考它的 帮助文档。这里只提示一下需要注意的几个核心概念:

  1. read the docs 构建文档的方式是,它从 github 或者其他在线托管平台拉取我们的文档和代码,在它自己的服务器上进行文档构建。所以,它对文档构建技术有选择性,目前它支持的工具有 Sphinx 和 MkDocs 两种。
  2. 我们在撰写文档时,往往会生成本地预览文档。但这份文档与 read the docs 上的文档没有任何关系。本地预览正确不代表 read the docs 能生成同样的文件。
  3. 如果设置了 Read the Docs 自动拉取代码并构建文档的功能,那么每次往 GitHub 上 push 代码时,都会触发一次文档构建,并导致文档更新。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将 Read the Docs 绑定到特定的分支上(比如 release 和 main),只有重要的版本发布时,才往这个分支上 push 代码,从而触发文档编译。Read the Docs 目前并不支持 Git 标签触发。
  4. read the docs 编译文档时,可能会遇到各种依赖问题。首先应该绑定构建工具 (Sphinx 和 Mkdocs) 的版本。read the docs 提供了 readthedocs.yml 以供配置(放在项目根目录下)。我们使用的 API 文档生成工具可能还需要导入项目生成的 package,这种情况下,还需要为构建工具指定依赖。在这里 有这个配置文件的模板。
  5. 在文档构建中可能出现各种问题,为了帮助调试,read the docs 发布了官方 docker image,供大家在本地使用。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更推荐使用 GitHub Pages 来托管文档,它简单易用,构建在本地完成,因此本地生成文档与 github pages 托管文档天然具有一致性,这将会为我们节省不少查错时间。

8.2. Github Pages

Github Pages 是 Github 提供的静态站点托管服务,它的原理是,由用户在本地(或者 CI 服务器上)编译好静态站点文件,签入 github 服务器的某个分支,再设置该分支为 github pages 读取的分支即可。这样生成的网站使用 github.io 的域名,支持 https 访问。如果你需要使用自己的域名,它也提供了修改方式。

在 github 上设置 git pages:

当使用了 mkdocs 之后,如果我们要从本地发布文档,可以执行:

1
mkdocs gh-deploy
如果你使用 mike 进行多版本发布,则我们不应该使用 mkdocs 来进行本地发布,而是应该使用 mike:
1
2
mike deploy [version] [alias] --push
mike set-default [version-or-alias]

第 1 行中,我们不仅指定了版本号,还给它指定了一个别名。别名有着非常实用的功能。在启用多版本部署之后,链接都会带上版本号,比如,http://.../myproject/0.1.0/topic。新版本发布后,引用这些链接的地方必须要全部更改,否则就会指向过时的文档(当然个别情况下,我们也确实需要指向旧的版本号,但大多数情况下,都需要指向最新的版本)。这时,我们就可以使用叫 latest 的别名来解决这个问题,从一开始,链接就是 https://.../myproject/latest/topic,随着新版本发布,它总是指向最新的那个版本。

第 2 行中,我们指定了默认版本。在多版本部署下,如果不指定默认版本,则用户必须指定明确的版本号才能访问文档。但用户可能事先并不知道最新的版本是哪一个。这就是默认版本的作用。

9. 结论

Sphinx + rst 这条技术栈比较成熟稳定,但学习曲线比较陡峭,rst 的一些语法过于烦琐,文档撰写的效率不高。Mkdocs 正在成为构建静态站点和技术文档的新工具,相关功能、特性逐渐丰富,版本也趋于稳定,建议读者优先使用。

两种技术栈的比较如下:

项目 Sphinx Mkdocs 说明
主控文档 index.rst mkdocs.yml -
API 文档 autodoc+autosummary mkdocstrings mkdocstrings 对 material 支持较好,还未达到 1.0 里程碑
文档重定向 rst 可支持 通过插件支持 -
警示文本 支持 通过扩展和主题支持 -
链接 文档内+跨项目 通过扩展支持 同 Sphinx
实时预览 第三方 内置 mkdocs 实时预览更高效
表达能力 非常强,够用 -
生产效率 一般 高效 -

  1. 可罕学院是麻省理工及哈佛大学毕业生萨尔曼. 可汗创建的非营利教育机构,通过网格提供免费教材。他们对 Google style 文档风格的推荐出现在 gith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