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y stop loss is so bad
Table of Content
在金融交易的世界里,回测是验证一个策略是否有效的基础。当交易员们构建回测模型时,他们常常会加入一个看似明智的风险管理工具:止盈(Take-Profit)和止损(Stop-Loss)。这似乎是天经地义——毕竟,在现实交易中,止盈止损是控制风险和锁定利润的基石。然而,许多金融量化专家,包括像马科斯·德·普拉多这样的顶尖学者,都警告我们:在回测中简单地加入止盈止损,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危险且具有误导性的做法。
这并非因为止盈止损本身是坏的,而是因为它从根本上扭曲了回测的统计有效性。它让你的回测结果看起来比实际情况好得多,从而为你带来虚假的安全感。
- 虚假的安全感:人为地“截断”亏损
这是最主要的问题。止损机制就像是一个过滤器,它会把你策略中那些本应造成巨大亏损的“路径”在到达某个点位时提前终止。在你的回测报告中,那些可能带来 -5% 甚至 -10% 亏损的交易,最终只显示为 -1% 或 -2% 的止损结果。
这导致了两个严重后果:
1 2 3 | |
- 统计假设的失效:无法进行公平比较
传统的回测和统计分析通常建立在一些核心假设之上,例如:
1 2 3 | |
然而,止盈止损机制打破了这些假设:
1 2 3 | |
- 缺乏真正的信息:止盈止损是策略的一部分,而不是评估工具
一个回测的真正目的是评估一个交易信号的有效性。它想回答的是:“如果我基于某种市场信号入场,这次交易最终会是盈利还是亏损?”
然而,止盈止损本身就成为了影响结果的主要因素。你最终评估的不是你的交易信号有多好,而是你的止损止盈参数设置得有多好。一个糟糕的交易信号,如果配合上一个异常激进或宽松的止损,也可能在回测中表现出色。这使得你无法区分,到底是你的交易逻辑有效,还是仅仅因为止盈止损参数碰巧适合历史数据。
正确的做法:重新定义问题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回测呢?
量化专家们建议,我们应该将问题从“计算止盈止损后的收益”转变为一个分类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 |
总之,在回测中使用止盈止损虽然看似合理,但它会扭曲数据,误导评估,并掩盖策略的真正弱点。要获得真正可靠的回测结果,我们必须超越这种传统的做法,重新思考如何科学地评估交易策略的有效性。